This vertical text layout (直行網頁) displays correctly on Microsoft Edge (Windows 10) and Internet Explorer browsers.

【二】

圖一

中國有意發展現代海軍,雖始自鴉片戰爭期中,但真正付諸實際行動,則是一八七四年日本侵台之後的事,而且是以日本為假想敵的。一八七五年李鴻章任北洋海防大臣, 着手籌建北洋艦隊, 一八八〇年向德國伏爾鏗船廠(Vulkan shipyards)訂製同類型的鐵甲炮塔艦二艘,即定遠和鎮遠號,各值六百二十萬馬克,鋼質船殻,裝甲厚達十四英寸,長三〇八英尺,排水量七千三百噸, 時速十四海里半,雙煙囱,十二英寸主炮四門,分置左右舷兩炮塔內,艦首尾各裝六英寸炮一門,設計頗具特色,另備速射炮及魚雷管;兩艦於一八八一年下水,一八八五年抵華。同年清廷設立海軍衙門, 至一八八八年,擁有大小艦艇共四十一艘的北洋艦隊正式成立,其中有魚雷艇十三艘,丁汝昌任提督,以定遠為旗艦,劉步蟾任定遠管帶,率官兵三百三十人,由於定、鎮二艦為同型姊妹艦,圖一所示,是定遠抑是鎮遠,尚難肯定。

一八八六年和一八九一年,號稱遠東第一巨艦的定遠暨旗下各艦兩度訪日,激發日本購建松島、嚴島和橋立等艦以圖抗衡的決心,松島等屬巡洋艦級,排水量各四千二百噸, 但配速射炮多門,後來事實證明,速射炮是日方致勝原因之一。

甲午年九月十七日中午,黄海北面近鴨綠江口,麗日和風,而黄海戰役始焉。日本視定、鎮二艦為大患,必去之而後快,北洋艦隊與伊東祐亨中將指揮的日本聯合艦隊,鏖戰五小時,結果中國失五艦,定遠負創二百處,丁汝昌負傷, 日本方面,旗艦松島雖受重創,但全隊未失一艦,薄暮時,定遠等回旅順,海面復歸平靜,惟鄧世昌和林永升暨致遠號和經遠號全體官兵,長眠洋底,令後人欷歔耳。(註二)

圖二

旅順於十一月廿一日陷落,而北洋艦隊早在十一月上旬已回師威海衛。為免卻後顧之憂,日軍決定海陸會師殲滅北洋艦隊並佔領威海。一八九五年一月二十日,日軍在聯合艦隊掩護下冒雪登陸山東半島東端, 三十日在嚴寒中開始向威海衛發動攻勢,是時北洋艦隊在威海港內尚餘定遠、鎮遠、濟遠等十餘艦,另魚雷艇十二三艘,日艦屢在港外挑戰,但華艦堅拒出港應戰,伊東祐亨於是決定派魚雷艇入港夜襲。

威海港外有劉公島,將港灣出口劃成東西兩口,這東口和西口皆有用木材和鋼纜造的防禦横檔,另佈有水雷二百餘。二月三日晚,日雷艇一艘先以火藥炸開東口横檔一角,五日凌晨二時,雷艇十艘從缺口闖入港內, 第九號雷艇向定遠發射魚雷一至二枚,定遠雖有還擊,但左舷後部已中雷,船身傾側,不再活動自如,惟有靠泊劉公島岸,任其擱淺。華軍為免軍械資敵,每將受損大炮船艦等拆毀,雖瑰寶定遠號亦不例外, 根據日方記述,定遠中雷後,華軍以炸藥二百五十磅,在全數官兵棄船後,將定遠炸毀。

圖二是日方所攝,可見定遠上層建築幾已全毀,僅餘船桅和首尾的輔炮而已。當時中日雙方所用的魚雷,多是德國製,口徑十四英寸,載火藥僅四十四磅,圖片中的損壞情況,應不是日方魚雷所造成, 而是中方自行毀船後的樣子。

二月九日,定遠管帶劉步蟾因失艦而自裁,十二日威海失守,丁汝昌以下高級將領先後成仁,鎮遠等艦被俘往日本;以日本為假想敵而建立的北洋艦隊,與日本初次交鋒迅即灰飛煙滅。日軍佔威海後, 曾派兵登上定遠,並拍下照片,她的駕駛舵,或許就是這時落入日人手中,嗣後定遠的命運,未見記載,但船舵竟能保存至今,亦不幸中之幸歟?

註釋

(註二) 一九九六年八月報載,中國大陸正籌備打撈黃海海戰中沉沒各艦,並籌建甲午海戰紀念館。

【二】

To next page

To previous page

Return to the East